昭公·昭公十七年
【经】
十有七年春,小邾子来朝。
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
秋,郯子来朝。
八月,晋荀吴帅师灭陆浑之戎。
冬,有星孛于大辰。
楚人及吴战于长岸。
【传】
十七年春,小邾穆公来朝,公与之燕。季平子赋《采叔》,穆公赋《菁菁者莪》。昭子曰:“不有以国,其能久乎?”
夏六月甲戌朔,日有食之。祝史请所用币。昭子曰:“日有食之,天子不举,伐鼓于社;诸侯用币于社,伐鼓于朝。礼也。”平子御之,曰:“止也。唯正月朔,慝未作,日有食之,于是乎有伐鼓用币,礼也。其馀则否。”大史曰:“在此月也。日过分而未至,三辰有灾。于是乎百官降物,君不举,辟移时,乐奏鼓,祝用币,史用辞。故《夏书》曰:‘辰不集于房,瞽奏鼓,啬夫驰,庶人走。’此月朔之谓也。当夏四月,是谓孟夏。”平子弗从。昭子退曰:“夫子将有异志,不君君矣。”
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昔者黄帝氏以云纪,故为云师而云名。炎帝氏以火纪,故为火师而火名。共工氏以水纪,故为水师而水名。大皞氏以龙纪,故为龙师而龙名。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鸟適至,故纪于鸟,为鸟师而鸟名。凤鸟氏,历正也。玄鸟氏,司分者也。伯赵氏,司至者也。青鸟氏,司启者也。丹鸟氏,司闭者也。祝鸠氏,司徒也。鴡鸠氏,司马也。鸤鸠氏,司空也。爽鸠氏,司寇也。鹘鸠氏,司事也。五鸠,鸠民者也。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九扈,为九农正,扈民无淫者也。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乃纪于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仲尼闻之,见于郯子而学之。既而告人曰:“吾闻之,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犹信。”
晋侯使屠蒯如周,请有事于雒与三涂。苌弘谓刘子曰:“客容猛,非祭也。其伐戎乎?陆浑氏甚睦于楚,必是故也。君其备之!”乃警戎备。九月丁卯,晋荀吴帅师涉自棘津,使祭史先用牲于雒。陆浑人弗知,师从之。庚午,遂灭陆浑,数之以其贰于楚也。陆浑子奔楚,其众奔甘鹿。周大获。宣子梦文公携荀吴而授之陆浑,故使穆子帅师,献俘于文宫。
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天事恒象,今除于火,火出必布焉。诸侯其有火灾乎?”梓慎曰:“往年吾见之,是其征也,火出而见。今兹火出而章,必火入而伏。其居火也久矣,其与不然乎?火出,于夏为三月,于商为四月,于周为五月。夏数得天,若火作,其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乎?宋,大辰之虚也;陈,大皞之虚也;郑,祝融之虚也;皆火房也。星孛及汉,汉,水祥也。卫,颛顼之虚也,故为帝丘。其星为大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若火入而伏,必以壬午,不过其见之月。”郑裨竈言于子产曰:“宋、卫、陈、郑将同日火,若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子产弗与。
吴伐楚。阳匄为令尹,卜战,不吉。司马子鱼曰:“我得上流,何故不吉?且楚故,司马令龟,我请改卜。”令曰:“鲂也以其属死之,楚师继之,尚大克之。”吉。战于长岸。子鱼先死,楚师继之,大败吴师,获其乘舟馀皇。使随人与后至者守之,环而堑之,及泉,盈其隧炭,陈以待命。
吴公子光请于其众曰:“丧先王之乘舟,岂唯光之罪,众亦有焉。请藉取之,以救死。”众许之。使长鬣者三人,潜伏于舟侧,曰:“我呼馀皇,则对。”师夜从之。三呼,皆迭对。楚人从而杀之,楚师乱。吴人大败之,取馀皇以归。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文:
- 十七年春天,小邾国的君主来朝见。
- 夏天六月初一,发生了日食。
- 秋天,郯国的君主来朝见。
- 八月,晋国的荀吴率领军队灭了陆浑的戎族。
- 冬天,有彗星出现在大辰星附近。
- 楚国和吴国在长岸交战。
传文:
- 十七年春天,小邾国的穆公来朝见,昭公与他一起宴饮。季平子赋《采叔》,穆公赋《菁菁者莪》。昭子说:“如果没有国家,怎么能长久呢?”
- 夏天六月初一,发生了日食。祝史请求使用币帛。昭子说:“日食发生时,天子不举行宴会,在社庙击鼓;诸侯在社庙使用币帛,在朝堂击鼓。这是礼制。”平子反驳说:“只有在正月初一,邪恶未起时发生日食,才击鼓用币,这是礼制。其他时候则不需要。”太史说:“在这个月,太阳过了春分但未到夏至,三辰有灾。于是百官降下物品,君主不举行宴会,避开一段时间,乐师击鼓,祝史用币,史官用辞。所以《夏书》说:‘辰星不在房宿,盲人击鼓,农夫奔驰,庶人奔走。’这就是这个月初一的情况。当时是夏历四月,称为孟夏。”平子不听。昭子退下后说:“夫子将有异志,不再以君主为君了。”
- 秋天,郯国的君主来朝见,昭公与他一起宴饮。昭子问他:“少皞氏用鸟名来命名官职,这是为什么?”郯子说:“这是我的祖先,我知道。从前黄帝氏用云来纪事,所以用云师和云名。炎帝氏用火来纪事,所以用火师和火名。共工氏用水来纪事,所以用水师和水名。大皞氏用龙来纪事,所以用龙师和龙名。我的高祖少皞挚即位时,凤鸟刚好到来,所以用鸟来纪事,用鸟师和鸟名。凤鸟氏是历正,玄鸟氏是司分,伯赵氏是司至,青鸟氏是司启,丹鸟氏是司闭。祝鸠氏是司徒,鴡鸠氏是司马,鸤鸠氏是司空,爽鸠氏是司寇,鹘鸠氏是司事。五鸠是鸠民,五雉是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九扈是九农正,扈民无淫。自颛顼以来,不能纪远,只能纪近。为民师而命以民事,则不能故也。”孔子听说后,去见郯子并向他学习。后来告诉别人说:“我听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这是真的。”
- 晋侯派屠蒯去周朝,请求在雒和三涂举行祭祀。苌弘对刘子说:“客人容貌凶猛,不是来祭祀的。他是来讨伐戎族的吧?陆浑氏与楚国很友好,一定是这个原因。您要防备!”于是加强戎备。九月丁卯,晋国的荀吴率领军队从棘津渡河,派祭史先用牺牲在雒祭祀。陆浑人不知道,军队跟随其后。庚午,灭了陆浑,指责他们与楚国勾结。陆浑子逃到楚国,他的部下逃到甘鹿。周朝大获全胜。宣子梦见文公带着荀吴并授予他陆浑,所以派穆子率领军队,献俘于文宫。
- 冬天,有彗星出现在大辰星附近,西至汉水。申须说:“彗星是用来除旧布新的。天事恒象,现在除于火,火出必布。诸侯可能会有火灾吧?”梓慎说:“往年我见过,这是征兆,火出而见。今年火出而明显,必火入而伏。它在火附近很久了,难道不是吗?火出,在夏历是三月,在商历是四月,在周历是五月。夏历得天,如果火作,四国当之,在宋、卫、陈、郑吧?宋是大辰的虚,陈是大皞的虚,郑是祝融的虚,都是火房。彗星及汉,汉是水祥。卫是颛顼的虚,所以是帝丘。其星为大水,水是火的牡。它会在丙子或壬午发生吧?水火所以合。如果火入而伏,必在壬午,不过其见之月。”郑国的裨竈对子产说:“宋、卫、陈、郑将同日火,如果我用瓘斝玉瓒,郑必不火。”子产不给。
- 吴国攻打楚国。阳匄为令尹,卜战,不吉。司马子鱼说:“我得上流,为什么不吉?而且楚国的惯例,司马令龟,我请求改卜。”令说:“鲂也以其属死之,楚师继之,尚大克之。”吉。在长岸交战。子鱼先死,楚师继之,大败吴师,获其乘舟馀皇。派随人和后至者守之,环而堑之,及泉,盈其隧炭,陈以待命。
- 吴国的公子光向他的部下请求说:“失去了先王的乘舟,难道只是我的罪过,大家也有责任。请借取它,以救死。”大家同意。派长鬣者三人,潜伏于舟侧,说:“我呼馀皇,则对。”师夜从之。三呼,皆迭对。楚人从而杀之,楚师乱。吴人大败之,取馀皇以归。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左传》中昭公十七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包括政治、军事、天文等方面的内容。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外交、战争、祭祀等活动,以及古人对天象的解释和应对方式。
- 小邾子来朝:小邾国的君主来朝见鲁国,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
- 日食:古人认为日食是不祥之兆,因此会采取相应的礼仪措施,如击鼓、用币等,以祈求平安。
- 郯子来朝:郯国的君主来朝见,昭子向他请教少皞氏用鸟名命名官职的原因,反映了古代官职命名的传统和智慧。
- 晋国灭陆浑之戎:晋国荀吴率领军队灭了陆浑的戎族,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战争和领土争夺。
- 彗星出现:古人认为彗星的出现预示着灾祸,因此会进行占卜和祭祀,以祈求消灾解难。
- 吴楚之战:吴国和楚国在长岸交战,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军事冲突和战争策略。
通过这些记载,我们可以了解春秋时期的社会风貌、政治制度、军事活动以及古人对天象的理解和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