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文公元年
【经】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二月癸亥,日有食之。
天王使叔服来会葬。
夏四月丁巳,葬我君僖公。
天王使毛伯来锡公命。
晋侯伐卫。
叔孙得臣如京师。
卫人伐晋。
秋,公孙敖会晋侯于戚。
冬十月丁未,楚世子商臣弑其君頵。公孙敖如齐。
【传】
元年春,王使内史叔服来会葬。公孙敖闻其能相人也,见其二子焉。叔服曰:“穀也食子,难也收子。穀也丰下,必有后于鲁国。”
于是闰三月,非礼也。先王之正时也,履端于始,举正于中,归馀于终。履端于始,序则不愆。举正于中,民则不惑。归馀于终,事则下悖。
夏四月丁巳,葬僖公。
王使毛伯卫来锡公命,叔孙得臣如周拜。
晋文公之季年,诸侯朝晋。卫成公不朝,使孔达侵郑,伐绵、訾,及匡。晋襄公既祥,使告于诸侯而伐卫,及南阳。先且居曰:“效尤,祸也。请君朝王,臣从师。”晋侯朝王于温,先且居、胥臣伐卫。五月辛酉朔,晋师围戚。六月戊戌,取之,获孙昭子。卫人使告于陈。陈共公曰:“更伐之,我辞之。”卫孔达帅师伐晋,君子以为古。古者越国而谋。
秋,晋侯疆戚田,故公孙敖会之。
初,楚子将以商臣为大子,访诸令尹子上。子上曰:“君之齿未也,而又多爱,黜乃乱也。楚国之举,恒在少者。且是人也,蠭目而豺声,忍人也,不可立也。”弗听。既又欲立王子职而黜大子商臣。商臣闻之而未察,告其师潘崇曰:“若之何而察之?”潘崇曰:“享江芈而勿敬也。”从之。江芈怒曰:“呼,役夫!宜君王之欲杀女而立职也。”告潘崇曰:“信矣。”潘崇曰:“能事诸乎?”曰:“不能。”“能行乎?”曰:“不能。”“能行大事乎?”曰:“能。”
冬十月,以宫甲围成王。王请食熊蹯而死。弗听。丁未,王缢。谥之曰灵,不瞑;曰成,乃瞑。穆王立,以其为大子之室与潘崇,使为大师,且掌环列之尹。
穆伯如齐,始聘焉,礼也。凡君即位,卿出并聘,践修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忠信卑让之道也。忠,德之正也;信,德之固也;卑让,德之基也。
殽之役,晋人既归秦帅,秦大夫及左右皆言于秦伯曰:“是败也,孟明之罪也,必杀之。”秦伯曰:“是孤之罪也。周芮良夫之诗曰:‘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是贪故也,孤之谓矣。孤实贪以祸夫子,夫子何罪?”复使为政。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元年春天,周王正月,鲁文公即位。
二月癸亥日,发生了日食。
周天王派遣叔服前来参加鲁僖公的葬礼。
夏天四月丁巳日,鲁僖公下葬。
周天王派遣毛伯前来赐予鲁文公命服。
晋侯攻打卫国。
叔孙得臣前往京师。
卫国人攻打晋国。
秋天,公孙敖在戚地与晋侯会面。
冬天十月丁未日,楚国世子商臣弑杀了他的父亲楚成王頵。公孙敖前往齐国。
传文解释
元年春天,周王派遣内史叔服前来参加鲁僖公的葬礼。公孙敖听说叔服善于相面,便让他看看自己的两个儿子。叔服说:“穀将来会供养你,难将来会安葬你。穀的下巴丰满,将来在鲁国必定会有后嗣。”
这一年闰三月,这是不合礼制的。先王确定历法时,以冬至为起点,以夏至为中点,以闰月为终点。以冬至为起点,时序就不会错乱;以夏至为中点,民众就不会迷惑;以闰月为终点,事情就不会违背。
夏天四月丁巳日,鲁僖公下葬。
周天王派遣毛伯卫前来赐予鲁文公命服,叔孙得臣前往周朝拜谢。
晋文公晚年,诸侯都来朝见晋国。卫成公没有来朝见,反而派遣孔达侵犯郑国,攻打绵、訾,以及匡地。晋襄公在丧期满后,通告诸侯并攻打卫国,到达南阳。先且居说:“效仿错误,会招致祸患。请君主朝见周王,臣下跟随军队。”晋侯在温地朝见周王,先且居、胥臣攻打卫国。五月辛酉日,晋军包围戚地。六月戊戌日,攻下戚地,俘虏了孙昭子。卫国人向陈国求援。陈共公说:“再次攻打他们,我来推辞。”卫国的孔达率领军队攻打晋国,君子认为这是古代的作风。古代人会越过国境去谋划。
秋天,晋侯划定戚地的田界,因此公孙敖与他见面。
起初,楚成王想立商臣为太子,询问令尹子上的意见。子上说:“君主的年纪还不大,而且有很多宠爱的儿子,废立太子会引起混乱。楚国立太子,通常选择年轻的。况且商臣这个人,眼睛像蜂,声音像豺,是个残忍的人,不可立为太子。”楚成王不听。后来又想立王子职为太子,废黜太子商臣。商臣听说后但没有证实,便告诉他的老师潘崇说:“怎么才能证实这件事呢?”潘崇说:“请江芈吃饭但不要恭敬。”商臣照做了。江芈生气地说:“哼,你这个贱人!难怪君王想杀你而立职为太子。”商臣告诉潘崇说:“确实如此。”潘崇说:“你能侍奉他吗?”商臣说:“不能。”“你能逃亡吗?”商臣说:“不能。”“你能做大事吗?”商臣说:“能。”
冬天十月,商臣用宫廷卫队包围了楚成王。楚成王请求吃熊掌后再死。商臣不同意。丁未日,楚成王上吊而死。谥号为“灵”,死不瞑目;改为“成”,才闭上眼睛。楚穆王即位,将太子宫室和潘崇赐给商臣,任命他为太师,并掌管宫廷卫队。
公孙敖前往齐国,开始进行聘问,这是合乎礼制的。凡是君主即位,卿大夫都要出使聘问,以修好旧关系,结盟外援,善待邻国,以保卫国家,这是忠信谦让的原则。忠,是德行的根本;信,是德行的稳固;谦让,是德行的基础。
在殽之战后,晋人归还了秦国的将领,秦国的大夫和左右侍从都对秦伯说:“这次失败,是孟明的罪过,一定要杀了他。”秦伯说:“这是我的罪过。周朝的芮良夫有诗说:‘大风有隧,贪人败类。听言则对,诵言如醉,匪用其良,覆俾我悖。’这是因为贪婪的缘故,说的就是我。我因为贪婪而害了孟明,孟明有什么罪?”于是再次任命孟明执政。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鲁文公元年(公元前626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鲁文公即位、日食、诸侯之间的战争、楚国的内乱等。通过这些事件,展现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政治斗争,以及各国君主的治国理念和道德标准。同时,也反映了古代中国的礼仪制度和历法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