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公·文公九年
【经】
九年春,毛伯来求金。
夫人姜氏如齐。
二月,叔孙得臣如京师。
辛丑,葬襄王。
晋人杀其大夫先都。
三月,夫人姜氏至自齐。
晋人杀其大夫士縠及箕郑父。
楚人伐郑。
公子遂会晋人、宋人、卫人、许人救郑。
夏,狄侵齐。
秋八月,曹伯襄卒。
九月癸酉,地震。
冬,楚子使椒来聘。
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
葬曹共公。
【传】
九年春,王正月己酉,使贼杀先克。乙丑,晋人杀先都、梁益耳。
毛伯卫来求金,非礼也。不书王命,未葬也。
二月,庄叔如周。葬襄王。
三月甲戌,晋人杀箕郑父、士縠、蒯得。
范山言于楚子曰:“晋君少,不在诸侯,北方可图也。”楚子师于狼渊以伐郑。囚公子坚、公子尨及乐耳。郑及楚平。公子遂会晋赵盾、宋华耦、卫孔达、许大夫救郑,不及楚师。卿不书,缓也,以惩不恪。
夏,楚侵陈,克壶丘,以其服于晋也。
秋,楚公子朱自东夷伐陈,陈人败之,获公子茷。陈惧,乃及楚平。
冬,楚子越椒来聘,执币傲。叔仲惠伯曰:“是必灭若敖氏之宗。傲其先君,神弗福也。”
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礼也。诸侯相吊贺也,虽不当事,苟有礼焉,书也,以无忘旧好。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九年春天,毛伯来请求金帛。
夫人姜氏前往齐国。
二月,叔孙得臣前往京师。
辛丑日,安葬襄王。
晋国人杀了他们的大夫先都。
三月,夫人姜氏从齐国回来。
晋国人杀了他们的大夫士縠和箕郑父。
楚国人攻打郑国。
公子遂会同晋国、宋国、卫国、许国的人救援郑国。
夏天,狄人侵犯齐国。
秋天八月,曹伯襄去世。
九月癸酉日,发生地震。
冬天,楚子派椒来聘问。
秦国人送来僖公、成风的丧服。
安葬曹共公。

【传】
九年春天,周历正月己酉日,派人杀了先克。乙丑日,晋国人杀了先都、梁益耳。
毛伯卫来请求金帛,这是不合礼的。没有记载周王的命令,因为襄王还未下葬。
二月,庄叔前往周朝。安葬襄王。
三月甲戌日,晋国人杀了箕郑父、士縠、蒯得。
范山对楚子说:“晋国的君主年幼,不在诸侯之中,北方可以图谋。”楚子在狼渊集结军队攻打郑国。俘虏了公子坚、公子尨和乐耳。郑国与楚国讲和。公子遂会同晋国的赵盾、宋国的华耦、卫国的孔达、许国的大夫救援郑国,没有赶上楚军。卿没有记载,是因为行动迟缓,以惩戒他们的不敬。
夏天,楚国侵犯陈国,攻下壶丘,因为陈国服从晋国。
秋天,楚国的公子朱从东夷攻打陈国,陈国人打败了他们,俘虏了公子茷。陈国害怕,于是与楚国讲和。
冬天,楚国的子越椒来聘问,拿着礼物显得傲慢。叔仲惠伯说:“这人必定会灭掉若敖氏的宗族。傲慢地对待先君,神灵不会保佑他。”
秦国人送来僖公、成风的丧服,这是合礼的。诸侯之间互相吊唁祝贺,即使不合时宜,只要合礼,就记载下来,以不忘旧日的友好。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左传》中鲁文公九年(公元前618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主要涉及晋国、楚国、郑国、陈国等诸侯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活动。以下是各部分的解释:

  1. 毛伯来求金:毛伯是周朝的大夫,来请求金帛,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不合礼的行为,因为周襄王还未下葬。

  2. 夫人姜氏如齐:鲁国的夫人姜氏前往齐国,可能是为了政治联姻或其他外交事务。

  3. 叔孙得臣如京师:叔孙得臣是鲁国的大夫,前往周朝的都城,可能是为了朝见周王或处理其他事务。

  4. 葬襄王:周襄王去世后,安葬仪式在辛丑日举行。

  5. 晋人杀其大夫先都:晋国发生了内部斗争,先都被杀。

  6. 晋人杀其大夫士縠及箕郑父:晋国继续内部清洗,士縠和箕郑父被杀。

  7. 楚人伐郑:楚国攻打郑国,俘虏了郑国的公子坚、公子尨和乐耳。

  8. 公子遂会晋人、宋人、卫人、许人救郑:公子遂联合晋、宋、卫、许四国救援郑国,但没有赶上楚军。

  9. 狄侵齐:狄人侵犯齐国,可能是为了掠夺或扩张领土。

  10. 曹伯襄卒:曹国的君主曹伯襄去世。

  11. 地震:九月癸酉日发生地震,这在古代被视为不祥之兆。

  12. 楚子使椒来聘:楚子派椒来聘问,可能是为了外交结盟或其他政治目的。

  13. 秦人来归僖公、成风之襚:秦国人送来僖公、成风的丧服,这是合礼的行为,表示对逝者的尊重和哀悼。

  14. 葬曹共公:曹共公去世后,安葬仪式举行。

  15. 传部分:详细记载了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楚国的军事行动以及各国之间的外交活动。晋国大夫之间的内斗导致多人被杀,楚国则利用晋国内乱的机会攻打郑国和陈国,并取得了一定的胜利。秦国送来丧服,表示对鲁国的友好和尊重。

这段古文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包括内部斗争、外交结盟、军事冲突等,同时也体现了当时对礼仪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