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公·成公十八年
【经】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
庚申,晋弑其君州蒲。
齐杀其大夫国佐。
公如晋。
夏,楚子、郑伯伐宋。
宋鱼石复入于彭城。
公至自晋。
晋侯使士匄来聘。
秋,杞伯来朝。
八月,邾子来朝。
筑鹿囿。
己丑,公薨于路寝。
冬,楚人、郑人侵宋。
晋侯使士鲂来乞师。
十有二月,仲孙蔑会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朾。
丁未,葬我君成公。
【传】
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厉公,葬之于翼东门之外,以车一乘。使荀[插图]、士鲂逆周子于京师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大夫逆于清原,周子曰:“孤始愿不及此。虽及此,岂非天乎!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从,将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从君,神之所福也。”对曰:“群臣之愿也,敢不唯命是听。”庚午,盟而入,馆于伯子同氏。辛巳,朝于武宫,逐不臣者七人。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齐为庆氏之难故,甲申晦,齐侯使士华免以戈杀国佐于内宫之朝。师逃于夫人之宫。书曰:“齐杀其大夫国佐。”弃命,专杀,以穀叛故也。使清人杀国胜。国弱来奔,王湫奔莱。庆封为大夫,庆佐为司寇。既,齐侯反国弱,使嗣国氏,礼也。
二月乙酉朔,晋悼公即位于朝。始命百官:施舍已责,逮鳏寡,振废滞,匡乏困,救灾患,禁淫慝,薄赋敛,宥罪戾,节器用,时用民,欲无犯时。使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使训卿之子弟共俭孝弟。使士渥浊为大傅,使修范武子之法。右行辛为司空,使修士[插图]之法。弁纠御戎,校正属焉,使训诸御知义。荀宾为右,司士属焉,使训勇力之士时使。卿无共御,立军尉以摄之。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司马。张老为候奄。铎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之司马,使训卒乘亲以听命。程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使训群驺知礼。凡六官之长,皆民誉也。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踰德,师不陵正,旅不偪师,民无谤言,所以复霸也。
公如晋,朝嗣君也。
夏六月,郑伯侵宋,及曹门外。遂会楚子伐宋,取朝郏。楚子辛、郑皇辰侵城郜,取幽丘,同伐彭城,纳宋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焉。以三百乘戍之而还。书曰:“复入。”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复其位曰复归。诸侯纳之曰归。以恶曰复入。宋人患之,西鉏吾曰:“何也?若楚人与吾同恶,以德于我,吾固事之也,不敢贰矣。大国无厌,鄙我犹憾。不然,而收吾憎,使赞其政,以间吾衅,亦吾患也。今将崇诸侯之奸,而披其地,以塞夷庚。逞奸而携服,毒诸侯而惧吴、晋。吾庸多矣,非吾忧也。且事晋何为?晋必恤之。”
公至自晋。晋范宣子来聘,且拜朝也。君子谓:“晋于是乎有礼。”
秋,杞桓公来朝,劳公,且问晋故。公以晋君语之。杞伯于是骤朝于晋而请为昏。
七月,宋老佐、华喜围彭城,老佐卒焉。
八月,邾宣公来朝,即位而来见也。
筑鹿囿,书不时也。
己丑,公薨于路寝,言道也。
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宋华元如晋告急。韩献子为政,曰:“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疆,自宋始矣。”晋侯师于台穀以救宋,遇楚师于靡角之穀。楚师还。
晋士鲂来乞师。季文子问师数于臧武仲,对曰:“伐郑之役,知伯实来,下军之佐也。今彘季亦佐下军,如伐郑可也。事大国,无失班爵而加敬焉,礼也。”从之。
十二月,孟献子会于虚朾,谋救宋也。宋人辞诸侯,而请师以围彭城。
孟献子请于诸侯,而先归会葬。丁未,葬我君成公,书顺也。

注释

白话文翻译与解释

【经】

  1. 十八年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

    • 解释:成公十八年春天,周历正月,晋国杀了其大夫胥童。
  2. 庚申,晋弑其君州蒲。

    • 解释:庚申日,晋国弑杀了其君主州蒲(即晋厉公)。
  3. 齐杀其大夫国佐。

    • 解释:齐国杀了其大夫国佐。
  4. 公如晋。

    • 解释:鲁成公前往晋国。
  5. 夏,楚子、郑伯伐宋。

    • 解释:夏天,楚子和郑伯联合攻打宋国。
  6. 宋鱼石复入于彭城。

    • 解释:宋国的鱼石重新进入彭城。
  7. 公至自晋。

    • 解释:鲁成公从晋国返回。
  8. 晋侯使士匄来聘。

    • 解释:晋侯派士匄来鲁国进行聘问。
  9. 秋,杞伯来朝。

    • 解释:秋天,杞伯来鲁国朝见。
  10. 八月,邾子来朝。

    • 解释:八月,邾子来鲁国朝见。
  11. 筑鹿囿。

    • 解释:修建鹿囿(鹿苑)。
  12. 己丑,公薨于路寝。

    • 解释:己丑日,鲁成公在路寝去世。
  13. 冬,楚人、郑人侵宋。

    • 解释:冬天,楚人和郑人入侵宋国。
  14. 晋侯使士鲂来乞师。

    • 解释:晋侯派士鲂来鲁国请求援军。
  15. 十有二月,仲孙蔑会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朾。

    • 解释:十二月,仲孙蔑与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国的崔杼在虚朾会盟。
  16. 丁未,葬我君成公。

    • 解释:丁未日,安葬了我们的君主成公。

【传】

  1. 十八年春,王正月庚申,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弑厉公,葬之于翼东门之外,以车一乘。使荀[插图]、士鲂逆周子于京师而立之,生十四年矣。大夫逆于清原,周子曰:“孤始愿不及此。虽及此,岂非天乎!抑人之求君,使出命也,立而不从,将安用君?二三子用我今日,否亦今日,共而从君,神之所福也。”对曰:“群臣之愿也,敢不唯命是听。”庚午,盟而入,馆于伯子同氏。辛巳,朝于武宫,逐不臣者七人。周子有兄而无慧,不能辨菽麦,故不可立。

    • 解释:成公十八年春天,周历正月庚申日,晋国的栾书和中行偃派程滑弑杀了晋厉公,将其葬在翼城东门外,只用了一辆车。随后,他们派荀[插图]和士鲂去京师迎接周子(晋悼公),立他为君,当时周子年仅十四岁。大夫们在清原迎接周子,周子说:“我最初并没有想到会这样。虽然现在达到了这个位置,难道不是天意吗?人们寻求君主,是为了让他发布命令,立了君主却不听从,那还要君主做什么?你们今天用我,不用我也是今天,共同服从君主,这是神的赐福。”大夫们回答说:“这是群臣的愿望,我们不敢不听从命令。”庚午日,他们盟誓后进入晋国,住在伯子同氏的馆舍。辛巳日,周子在武宫朝见群臣,驱逐了七个不忠的臣子。周子有一个哥哥,但智力低下,不能分辨豆子和麦子,所以不能立他为君。
  2. 齐为庆氏之难故,甲申晦,齐侯使士华免以戈杀国佐于内宫之朝。师逃于夫人之宫。书曰:“齐杀其大夫国佐。”弃命,专杀,以穀叛故也。使清人杀国胜。国弱来奔,王湫奔莱。庆封为大夫,庆佐为司寇。既,齐侯反国弱,使嗣国氏,礼也。

    • 解释:齐国因为庆氏的祸难,甲申日晦时,齐侯派士华免用戈在内宫的朝堂上杀了国佐。军队逃到了夫人的宫中。史书记载:“齐杀其大夫国佐。”国佐抛弃了命令,擅自杀人,因为他在穀地叛乱。齐侯又派清人杀了国胜。国弱逃到鲁国,王湫逃到莱国。庆封成为大夫,庆佐成为司寇。后来,齐侯让国弱回国,让他继承国氏的爵位,这是合乎礼制的。
  3. 二月乙酉朔,晋悼公即位于朝。始命百官:施舍已责,逮鳏寡,振废滞,匡乏困,救灾患,禁淫慝,薄赋敛,宥罪戾,节器用,时用民,欲无犯时。使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使训卿之子弟共俭孝弟。使士渥浊为大傅,使修范武子之法。右行辛为司空,使修士[插图]之法。弁纠御戎,校正属焉,使训诸御知义。荀宾为右,司士属焉,使训勇力之士时使。卿无共御,立军尉以摄之。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佐之。魏绛为司马。张老为候奄。铎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之司马,使训卒乘亲以听命。程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使训群驺知礼。凡六官之长,皆民誉也。举不失职,官不易方,爵不踰德,师不陵正,旅不偪师,民无谤言,所以复霸也。

    • 解释:二月乙酉日朔时,晋悼公在朝堂上即位。他开始任命百官:施舍给那些已经完成责任的人,照顾鳏寡孤独,振兴那些被废弃的职位,匡救贫困的人,救济灾患,禁止淫乱和邪恶,减轻赋税,宽恕罪过,节约器用,按时使用民力,希望不违背农时。他任命魏相、士鲂、魏颉、赵武为卿。荀家、荀会、栾黡、韩无忌为公族大夫,让他们教导卿的子弟节俭、孝顺、友爱。他任命士渥浊为大傅,让他修习范武子的法度。右行辛为司空,让他修习士[插图]的法度。弁纠为御戎,校正属焉,让他教导御者知道义。荀宾为右,司士属焉,让他教导勇力之士适时使用。卿没有共同的御者,设立军尉来管理。祁奚为中军尉,羊舌职为副。魏绛为司马。张老为候奄。铎遏寇为上军尉。籍偃为司马,让他教导士兵和车乘亲近并听从命令。程郑为乘马御,六驺属焉,让他教导群驺知道礼仪。凡是六官的长官,都是民众赞誉的人。举荐不失职,官员不改变方向,爵位不超过德行,师长不欺凌正职,士兵不逼迫师长,民众没有诽谤的言论,所以晋国能够恢复霸业。
  4. 公如晋,朝嗣君也。

    • 解释:鲁成公前往晋国,是去朝见新即位的晋悼公。
  5. 夏六月,郑伯侵宋,及曹门外。遂会楚子伐宋,取朝郏。楚子辛、郑皇辰侵城郜,取幽丘,同伐彭城,纳宋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焉。以三百乘戍之而还。书曰:“复入。”凡去其国,国逆而立之曰入。复其位曰复归。诸侯纳之曰归。以恶曰复入。宋人患之,西鉏吾曰:“何也?若楚人与吾同恶,以德于我,吾固事之也,不敢贰矣。大国无厌,鄙我犹憾。不然,而收吾憎,使赞其政,以间吾衅,亦吾患也。今将崇诸侯之奸,而披其地,以塞夷庚。逞奸而携服,毒诸侯而惧吴、晋。吾庸多矣,非吾忧也。且事晋何为?晋必恤之。”

    • 解释:夏天六月,郑伯入侵宋国,到达曹门外。随后与楚子联合攻打宋国,占领了朝郏。楚国的子辛和郑国的皇辰入侵城郜,占领了幽丘,一起攻打彭城,接纳了宋国的鱼石、向为人、鳞朱、向带、鱼府等人。用三百辆战车驻守彭城后返回。史书记载:“复入。”凡是离开自己的国家,国家迎接并立他为君称为“入”。恢复其位称为“复归”。诸侯接纳他称为“归”。因为恶行称为“复入”。宋人对此感到忧虑,西鉏吾说:“为什么呢?如果楚国人与我们有共同的敌人,对我们施以恩德,我们自然会侍奉他们,不敢有二心。大国没有满足的时候,鄙视我们仍然感到遗憾。否则,他们收留我们憎恨的人,让他们参与政事,趁机挑拨我们的矛盾,这也是我们的祸患。现在他们将推崇诸侯的奸邪,分割我们的土地,以阻塞夷庚。他们放纵奸邪而携带着服从的人,毒害诸侯并让吴国和晋国感到恐惧。我们的麻烦已经很多了,但这并不是我们的忧虑。而且,我们为什么要侍奉晋国?晋国一定会体恤我们。”
  6. 公至自晋。晋范宣子来聘,且拜朝也。君子谓:“晋于是乎有礼。”

    • 解释:鲁成公从晋国返回。晋国的范宣子来鲁国进行聘问,并且拜谢鲁成公的朝见。君子评论说:“晋国在这件事上是有礼的。”
  7. 秋,杞桓公来朝,劳公,且问晋故。公以晋君语之。杞伯于是骤朝于晋而请为昏。

    • 解释:秋天,杞桓公来鲁国朝见,慰劳鲁成公,并且询问晋国的情况。鲁成公把晋君的情况告诉了他。杞伯于是频繁地朝见晋国,并请求与晋国联姻。
  8. 七月,宋老佐、华喜围彭城,老佐卒焉。

    • 解释:七月,宋国的老佐和华喜包围了彭城,老佐在战斗中去世。
  9. 八月,邾宣公来朝,即位而来见也。

    • 解释:八月,邾宣公来鲁国朝见,这是他即位后首次来见。
  10. 筑鹿囿,书不时也。

    • 解释:修建鹿囿,史书记载这是不合时宜的。
  11. 己丑,公薨于路寝,言道也。

    • 解释:己丑日,鲁成公在路寝去世,这是合乎礼制的。
  12. 冬十一月,楚子重救彭城,伐宋,宋华元如晋告急。韩献子为政,曰:“欲求得人,必先勤之,成霸安疆,自宋始矣。”晋侯师于台穀以救宋,遇楚师于靡角之穀。楚师还。

    • 解释:冬天十一月,楚国的子重救援彭城,攻打宋国,宋国的华元前往晋国告急。韩献子执政,说:“想要得到别人的支持,必须先勤勉地帮助他们,成就霸业,安定边疆,从宋国开始。”晋侯在台穀集结军队救援宋国,在靡角之穀遇到楚军。楚军撤退。
  13. 晋士鲂来乞师。季文子问师数于臧武仲,对曰:“伐郑之役,知伯实来,下军之佐也。今彘季亦佐下军,如伐郑可也。事大国,无失班爵而加敬焉,礼也。”从之。

    • 解释:晋国的士鲂来鲁国请求援军。季文子向臧武仲询问军队的数量,臧武仲回答说:“在伐郑的战役中,知伯亲自来,他是下军的副将。现在彘季也是下军的副将,像伐郑那样就可以了。侍奉大国,不要失去班爵并且要更加恭敬,这是礼制。”季文子听从了他的建议。
  14. 十二月,孟献子会于虚朾,谋救宋也。宋人辞诸侯,而请师以围彭城。

    • 解释:十二月,孟献子在虚朾与诸侯会盟,谋划救援宋国。宋人辞谢了诸侯,请求军队包围彭城。
  15. 孟献子请于诸侯,而先归会葬。丁未,葬我君成公,书顺也。

    • 解释:孟献子向诸侯请求,先回国参加葬礼。丁未日,安葬了我们的君主成公,史书记载这是合乎礼制的。

总结

这段《左传》记载了成公十八年(公元前573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晋国的内乱、齐国的政变、鲁成公的去世以及各国之间的战争和外交活动。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频繁的战争。同时,晋悼公的即位和施政措施也反映了当时政治制度的特点和国家的治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