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公·宣公十八年
【经】
十有八年春,晋侯、卫世子臧伐齐。
公伐杞。
夏四月。
秋七月,邾人戕鄫子于鄫。
甲戌,楚子旅卒。
公孙归父如晋。
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寝。
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
【传】
十八年春,晋侯、卫大子臧伐齐,至于阳穀。齐侯会晋侯盟于缯,以公子彊为质于晋。晋师还,蔡朝、南郭偃逃归。
夏,公使如楚乞师,欲以伐齐。
秋,邾人戕鄫子于鄫。凡自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
楚庄王卒。楚师不出。既而用晋师,楚于是乎有蜀之役。
公孙归父以襄仲之立公也有宠,欲去三桓以张公室。与公谋而聘于晋,欲以晋人去之。
冬,公薨。季文子言于朝曰:“使我杀適立庶,以失大援者,仲也夫。”臧宣叔怒曰:“当其时不能治也,后之人何罪?子欲去之,许请去之。”遂逐东门氏。子家还,及笙,坛帷,复命于介。既复命,袒、括发,即位哭,三踊而出。遂奔齐。书曰:“归父还自晋。”善之也。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十八年春天,晋侯和卫国的太子臧一起攻打齐国。
鲁宣公攻打杞国。
夏天四月。
秋天七月,邾国人在鄫国杀害了鄫子。
甲戌日,楚国的子旅去世。
公孙归父前往晋国。
冬天十月壬戌日,鲁宣公在路寝去世。
公孙归父从晋国返回,到达笙地,随后逃亡到齐国。


十八年春天,晋侯和卫国的太子臧一起攻打齐国,到达阳穀。齐侯与晋侯在缯地会盟,并将公子彊作为人质送到晋国。晋军撤退后,蔡朝和南郭偃逃回国内。
夏天,鲁宣公派使者前往楚国请求援军,打算一起攻打齐国。
秋天,邾国人在鄫国杀害了鄫子。凡是自己国家的臣子杀害君主称为“弑”,来自外国的杀害称为“戕”。
楚庄王去世。楚军没有出兵。后来使用了晋军,楚国因此发动了蜀地的战役。
公孙归父因为襄仲立鲁宣公而受到宠信,想要削弱三桓的势力以增强公室的权力。他与鲁宣公商议后前往晋国,打算借助晋国的力量来削弱三桓。
冬天,鲁宣公去世。季文子在朝廷上说:“让我杀嫡立庶,导致我们失去强大外援的人,是襄仲啊。”臧宣叔愤怒地说:“当时不能处理这件事,后来的人有什么罪?你想要除掉他,我请求除掉他。”于是驱逐了东门氏。公孙归父回国,到达笙地,设坛帷幄,向使者复命。复命后,他袒露身体,束发,就位哭泣,三次跳跃后离开。随后逃亡到齐国。《春秋》记载:“归父还自晋。”这是赞扬他的行为。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鲁宣公十八年发生的一系列政治和军事事件。主要内容包括:

  1. 晋、卫伐齐:晋侯和卫国的太子臧联合攻打齐国,齐侯与晋侯会盟,并将公子彊作为人质送到晋国,晋军随后撤退。

  2. 鲁宣公的行动:鲁宣公攻打杞国,并派使者前往楚国请求援军,打算一起攻打齐国。

  3. 邾人戕鄫子:邾国人在鄫国杀害了鄫子,这是外国势力对鄫国的干涉。

  4. 楚庄王去世:楚庄王去世,楚军没有出兵,后来使用了晋军,楚国因此发动了蜀地的战役。

  5. 公孙归父的权谋:公孙归父因为襄仲立鲁宣公而受到宠信,他试图削弱三桓的势力以增强公室的权力,并与鲁宣公商议后前往晋国,打算借助晋国的力量来削弱三桓。

  6. 鲁宣公去世与公孙归父的逃亡:鲁宣公去世后,季文子在朝廷上批评襄仲,臧宣叔愤怒地支持驱逐东门氏。公孙归父回国后,因政治斗争逃亡到齐国。

这段古文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内部权力斗争以及政治权谋的运用。通过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政治斗争的激烈程度和各国之间的相互制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