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公·定公七年
【经】
七年春,王正月。
夏四月。
秋,齐侯、郑伯盟于鹹。
齐人执卫行人北宫结以侵卫。
齐侯、卫侯盟于沙。
大雩。
齐国夏帅师伐我西鄙。
九月,大雩。
冬十月。
【传】
七年春二月,周儋翩入于仪栗以叛。
齐人归郓、阳关,阳虎居之以为政。
夏四月,单武公、刘桓公败尹氏于穷穀。
秋,齐侯、郑伯盟于鹹,征会于卫。卫侯欲叛晋,诸大夫不可。使北宫结如齐,而私于齐侯曰:“执结以侵我。”齐侯从之,乃盟于琐。
齐国夏伐我。阳虎御季桓子,公敛处父御孟懿子,将宵军齐师。齐师闻之,堕,伏而待之。处父曰:“虎不图祸,而必死。”苫夷曰:“虎陷二子于难。不待有司,余必杀女。”虎惧,乃还,不败。
冬十一月戊午,单子、刘子逆王于庆氏。晋籍秦送王。己巳,王入于王城,馆于公族党氏,而后朝于庄宫。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七年春季,周王正月。
夏季四月。
秋季,齐侯和郑伯在鹹地结盟。
齐国人抓住了卫国的使者北宫结,并借此入侵卫国。
齐侯和卫侯在沙地结盟。
举行了大规模的祈雨仪式。
齐国的国夏率领军队攻打我国的西部边境。
九月,再次举行了大规模的祈雨仪式。
冬季十月。
传
七年春季二月,周朝的儋翩进入仪栗并发动叛乱。
齐国人归还了郓地和阳关,阳虎占据了这些地方并掌握政权。
夏季四月,单武公和刘桓公在穷穀击败了尹氏。
秋季,齐侯和郑伯在鹹地结盟,并邀请卫国参加会盟。卫侯想要背叛晋国,但大夫们不同意。于是卫侯派北宫结前往齐国,并私下对齐侯说:“抓住北宫结,然后入侵我国。”齐侯听从了,于是双方在琐地结盟。
齐国的国夏攻打我国。阳虎为季桓子驾车,公敛处父为孟懿子驾车,准备在夜间袭击齐军。齐军听到消息后,设下埋伏等待。公敛处父说:“阳虎不考虑灾祸,必定会死。”苫夷说:“阳虎将季桓子和孟懿子陷入危险之中。不等官府处理,我一定会杀了你。”阳虎害怕了,于是撤军,没有战败。
冬季十一月戊午,单子和刘子在庆氏迎接周王。晋国的籍秦护送周王。己巳日,周王进入王城,住在公族党氏的馆舍,然后前往庄宫朝见。
解释
这段古文记载了《左传》中定公七年的历史事件。主要讲述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活动。
经部分简要记录了这一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诸侯之间的结盟、战争、祈雨仪式等。
传部分则详细描述了这些事件的具体过程:
- 儋翩叛乱:周朝的儋翩在仪栗发动叛乱,反映了当时周王室内部的动荡。
- 齐国的行动:齐国人归还了郓地和阳关,阳虎掌握了这些地方的政权,显示了齐国在当时的扩张和控制力。
- 单武公和刘桓公的胜利:他们在穷穀击败了尹氏,这是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军事冲突。
- 齐侯和郑伯的结盟:他们在鹹地结盟,并邀请卫国参加,但卫侯想要背叛晋国,最终在琐地结盟。
- 齐国攻打鲁国:齐国的国夏攻打鲁国,阳虎和公敛处父准备夜袭齐军,但最终因为内部矛盾而撤军。
- 周王的回归:单子和刘子迎接周王,晋国的籍秦护送周王回到王城,显示了晋国在当时的影响力。
- 儋翩叛乱:周朝的儋翩在仪栗发动叛乱,反映了当时周王室内部的动荡。
这段古文反映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包括结盟、背叛、战争等,以及周王室的衰落和诸侯国的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