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僖公十六年
【经】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
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三月壬申,公子季友卒。
夏四月丙申,鄫季姬卒。
秋七月甲子,公孙兹卒。
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
【传】
十六年春,陨石于宋五,陨星也。六鹢退飞过宋都,风也。周内史叔兴聘于宋。宋襄公问焉,曰:“是何祥也?吉凶焉在?”对曰:“今兹鲁多大丧,明年齐有乱,君将得诸侯而不终。”退而告人曰:“君失问。是阴阳之事,非吉凶所在也。吉凶由人,吾不敢逆君故也。”
夏,齐伐厉不克,救徐而还。
秋,狄侵晋,取狐厨、受铎,涉汾,及昆都,因晋败也。
王以戎难告于齐,齐征诸侯而戍周。
冬,十一月乙卯,郑杀子华。
十二月会于淮,谋鄫,且东略也。城鄫,役人病。有夜登丘而呼曰:“齐有乱。”不果城而还。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文:

十六年春天,周历正月初一戊申日,有五块陨石落在宋国。

同月,六只鹢鸟倒退着飞过宋国的都城。

三月壬申日,公子季友去世。

夏季四月丙申日,鄫国的季姬去世。

秋季七月甲子日,公孙兹去世。

冬季十二月,僖公在淮地与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会面。

传文:

十六年春天,有五块陨石落在宋国,这是陨星。六只鹢鸟倒退着飞过宋国的都城,这是因为风的影响。周朝的内史叔兴访问宋国。宋襄公问他:“这是什么征兆?吉凶如何?”叔兴回答说:“今年鲁国将有大丧,明年齐国将有动乱,您将得到诸侯的支持但不会长久。”叔兴退下后告诉别人:“君主问错了问题。这是阴阳之事,不是吉凶的所在。吉凶由人决定,我不敢违背君主的意愿。”

夏季,齐国攻打厉国未成功,转而救援徐国后返回。

秋季,狄人入侵晋国,占领了狐厨、受铎,渡过汾河,到达昆都,这是因为晋国战败了。

周王因戎人的威胁向齐国求援,齐国召集诸侯来保卫周朝。

冬季,十一月乙卯日,郑国杀了子华。

十二月,诸侯在淮地会面,商议鄫国的事情,并且向东扩展。在鄫地筑城时,役人疲惫不堪。有人在夜里登上山丘呼喊:“齐国将有动乱。”最终没有完成筑城就返回了。

解释

这段古文记录了僖公十六年发生的几件重要事件,包括自然现象、人物去世、军事行动和国际会议等。

  1. 陨石和鹢鸟退飞:这些自然现象被视为征兆,宋襄公询问周朝内史叔兴,叔兴的回答揭示了鲁国和齐国未来的动荡,以及宋襄公将得到诸侯支持但不会长久。

  2. 人物去世:公子季友、鄫季姬和公孙兹的去世,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命运。

  3. 军事行动:齐国攻打厉国未成功,转而救援徐国;狄人入侵晋国,占领了多个地方,显示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边疆的紧张局势。

  4. 国际会议:诸侯在淮地会面,商议鄫国的事情,并且向东扩展,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和军事策略。

这段古文通过记录这些事件,展示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和社会的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