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僖公八年
【经】
八年春,王正月,公会王人、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世子款,盟于洮。郑伯乞盟。
夏,狄伐晋。
秋七月,禘于大庙,用致夫人。
冬十有二月丁未,天王崩。
【传】
八年春,盟于洮,谋王室也。郑伯乞盟,请服也。襄王定位而后发丧。
晋里克帅师,梁由靡御,虢射为右,以败狄于采桑。梁由靡曰:“狄无耻,从之必大克。”里克曰:“拒之而已,无速众狄。”虢射曰:“期年,狄必至,示之弱矣。”
夏,狄伐晋,报采桑之役也。复期月。
秋,禘而致哀姜焉,非礼也。凡夫人不薨于寝,不殡于庙,不赴于同,不祔于姑,则弗致也。
冬,王人来告丧,难故也,是以缓。
宋公疾,大子兹父固请曰:“目夷长,且仁,君其立之。”公命子鱼。子鱼辞,曰:“能以国让,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顺”遂走而退。
注释
白话文翻译
【经】
八年春天,周历正月,鲁僖公与周王室的使者、齐侯、宋公、卫侯、许男、曹伯、陈国的世子款在洮地会盟。郑伯请求加入盟约。
夏天,狄人攻打晋国。
秋天七月,在太庙举行禘祭,并将夫人哀姜的神位请入太庙。
冬天十二月丁未日,周襄王去世。
【传】
八年春天,诸侯在洮地会盟,目的是商讨如何安定周王室。郑伯请求加入盟约,表示愿意臣服。周襄王在确定自己的王位后才发布丧讯。
晋国的里克率领军队,梁由靡担任御者,虢射担任车右,在采桑击败了狄人。梁由靡说:“狄人没有羞耻之心,追击他们一定能取得大胜。”里克说:“只需要击退他们就行了,不要激怒更多的狄人。”虢射说:“一年之内,狄人一定会再来,因为我们表现得过于软弱。”
夏天,狄人攻打晋国,是为了报复采桑之战的失败。果然如虢射所料,一年后狄人再次来犯。
秋天,鲁国在太庙举行禘祭,并将夫人哀姜的神位请入太庙,这是不符合礼制的。凡是夫人没有在寝宫去世,没有在太庙停灵,没有向诸侯发讣告,没有与祖姑合葬,就不应该将她的神位请入太庙。
冬天,周王室的使者来鲁国报告周襄王的丧讯,因为国内有动乱,所以消息传递得比较晚。
宋公生病,太子兹父坚决请求说:“目夷年长且仁德,请立他为君。”宋公命令目夷继位。目夷推辞说:“能将国家让给别人,还有什么比这更仁德的呢?我比不上他,而且这样做也不合礼制。”于是目夷退下,离开了朝廷。
解释
盟于洮:诸侯在洮地会盟,目的是商讨如何安定周王室。这表明当时周王室的权威已经衰落,诸侯需要通过会盟来共同维护周王室的稳定。
郑伯乞盟:郑伯请求加入盟约,表示愿意臣服。这说明郑国在当时的外交政策上选择了与诸侯合作,以维护自身利益。
狄伐晋:狄人攻打晋国,反映了当时中原诸侯与周边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晋国在采桑之战中击败了狄人,但虢射预言狄人会在一年后再次来犯,这显示了当时边疆的不稳定。
禘于大庙,用致夫人:鲁国在太庙举行禘祭,并将夫人哀姜的神位请入太庙。这是不符合礼制的,因为哀姜的去世和葬礼没有按照礼制进行。这反映了当时礼制的松弛和诸侯对礼制的忽视。
天王崩:周襄王去世,周王室的使者来鲁国报告丧讯,但因为国内有动乱,消息传递得比较晚。这说明周王室内部的动荡和诸侯对王室的态度。
宋公疾:宋公生病,太子兹父请求立目夷为君,但目夷推辞。这体现了当时的君位继承问题和仁德观念。目夷认为将国家让给别人是最大的仁德,但他认为自己比不上太子兹父,而且这样做也不合礼制。
总结
这段古文主要记载了僖公八年发生的几件重要事件,包括诸侯在洮地的会盟、狄人攻打晋国、鲁国举行禘祭、周襄王去世以及宋国的君位继承问题。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诸侯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边疆的冲突、礼制的松弛以及君位继承的复杂性。通过这些事件,我们可以看到春秋时期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和礼制等方面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