僖公·僖公二年
【经】
二年春,王正月,城楚丘。
夏五月辛巳,葬我小君哀姜。
虞师、晋师灭下阳。
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
冬十月,不雨。楚人侵郑。
【传】
二年春,诸侯城楚丘而封卫焉。不书所会,后也。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宝也。”对曰:“若得道于虞,犹外府也。”公曰:“宫之奇存焉。”对曰:“宫之奇之为人也,懦而不能强谏,且少长于君,君暱之,虽谏,将不听。”乃使荀息假道于虞,曰:“冀为不道,入自颠[插图],伐鄍三门。冀之既病,则亦唯君故。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以侵敝邑之南鄙。敢请假道以请罪于虢。”虞公许之,且请先伐虢。宫之奇谏,不听,遂起师。
夏,晋里克、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先书虞,贿故也。
秋,盟于贯,服江、黄也。
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
虢公败戎于桑田。晋卜偃曰:“虢必亡矣,亡下阳不惧,而又有功,是天夺之鉴,而益其疾也。必易晋而不抚其民矣,不可以五稔。”
冬,楚人伐郑,鬥章囚郑耼伯。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僖公二年

  • 二年春天,周王的正月,修筑楚丘城。
  • 夏天五月辛巳日,安葬我国的小君哀姜。
  • 虞国和晋国的军队灭了下阳。
  • 秋天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在贯地会盟。
  • 冬天十月,没有下雨。楚国人入侵郑国。

  • 二年春天,诸侯修筑楚丘城,并在此地封卫国。没有记载会盟的诸侯,是因为后来才来。
  • 晋国的荀息请求用屈产的马和垂棘的玉璧,向虞国借道去攻打虢国。晋公说:“这些都是我的宝物。”荀息回答说:“如果能从虞国借到道路,这些宝物就像放在外府的库房里一样。”晋公说:“宫之奇还在虞国。”荀息回答说:“宫之奇的为人,懦弱而不能强谏,而且他从小就和虞君一起长大,虞君亲近他,即使他劝谏,虞君也不会听。”于是晋公派荀息向虞国借道,说:“冀国无道,从颠地入侵,攻打鄍地的三门。冀国已经疲惫,这都是为了君王的缘故。现在虢国无道,在逆旅之地设防,侵犯我国的南部边境。我们请求借道,以便向虢国问罪。”虞公答应了,并且请求先攻打虢国。宫之奇劝谏,虞公不听,于是出兵。
  • 夏天,晋国的里克、荀息率领军队与虞国的军队会合,攻打虢国,灭了下阳。先记载虞国,是因为虞国接受了贿赂。
  • 秋天,在贯地会盟,是为了使江、黄两国臣服。
  • 齐国的寺人貂在多鱼地开始泄露军情。
  • 虢公在桑田打败了戎人。晋国的卜偃说:“虢国必定会灭亡,失去了下阳却不感到害怕,反而又有了功劳,这是上天夺去了他们的明镜,加重了他们的疾病。他们必定会轻视晋国而不安抚百姓,不出五年就会灭亡。”
  • 冬天,楚国人攻打郑国,鬥章囚禁了郑国的耼伯。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讲述了僖公二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包括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

  1. 修筑楚丘城:诸侯国在楚丘修筑城池,并在此地封卫国,显示了对卫国的支持和保护。
  2. 哀姜的葬礼:哀姜是鲁国的小君,她的葬礼在五月举行,体现了对王室的尊重。
  3. 虞晋联军灭下阳:晋国通过贿赂虞国,借道攻打虢国,最终灭了下阳。这一事件展示了晋国的军事策略和外交手段。
  4. 贯地会盟:齐、宋、江、黄四国在贯地会盟,目的是使江、黄两国臣服,显示了齐国的领导地位。
  5. 楚国入侵郑国:楚国在冬天入侵郑国,展示了楚国的扩张野心和军事力量。

通过这些事件,可以看出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的复杂关系,包括联盟、战争、外交策略等。这些事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军事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