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章句下·第十八节
徐子曰:“仲尼亟称于水,曰:‘水哉,水哉!’何取于水也?”
孟子曰:“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徐子问:“孔子多次称赞水,说:‘水啊,水啊!’他到底从水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呢?”
孟子回答说:“泉水从源头涌出,日夜不停地流淌,直到填满低洼之处,然后继续向前,最终流入大海。有源头的水就是这样,这就是孔子所称赞的。如果没有源头,就像七八月间的大雨,虽然沟渠都被填满,但一旦雨停,很快就会干涸。所以,名声超过实际,君子是引以为耻的。”

解释:

这段对话中,徐子询问孔子为什么多次称赞水,孟子通过比喻来解释其中的道理。

  1. “原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有本者如是,是之取尔。”
    孟子用泉水作比喻,说明泉水从源头不断涌出,日夜不停,先填满低洼之处,然后继续流向大海。这种有源头的水,象征着有根基、有持续力量的事物。孔子之所以称赞水,是因为水具有这种有本有源、持续不断的特点。

  2. “苟为无本,七八月之闲雨集,沟浍皆盈;其涸也,可立而待也。”
    孟子进一步对比,指出如果没有源头,就像七八月的暴雨,虽然短时间内可以填满沟渠,但一旦雨停,水很快就会干涸。这种没有根基的事物,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声势浩大,但实际上无法持久。

  3. “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
    最后,孟子总结道,名声超过实际,君子是引以为耻的。这里强调的是,真正的君子追求的是内在的修养和实际的成就,而不是虚有其表的名声。

总结:

这段文字通过水的比喻,强调了有本有源、持续不断的重要性,并告诫人们不要追求虚名,而应注重内在的修养和实际的成就。孔子称赞水,正是因为水具有这种有根基、有持续力量的特质,而这正是君子所应追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