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娄章句上·第十三节
孟子曰:“伯夷辟纣,居北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太公辟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兴曰:‘盍归乎来!吾闻西伯善养老者。’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而归之,是天下之父归之也。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诸侯有行文王之政者,七年之内,必为政于天下矣。”

注释:### 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伯夷躲避商纣王,住在北海边,听说周文王兴起,便高兴地说:‘何不归附他呢!我听说西伯(周文王)善于奉养老人。’姜太公躲避商纣王,住在东海边,听说周文王兴起,便高兴地说:‘何不归附他呢!我听说西伯善于奉养老人。’这两位老人,是天下德高望重的长者,他们都归附了周文王,这就等于天下的父亲都归附了周文王。天下的父亲都归附了周文王,他们的儿子还能去哪里呢?诸侯中如果有能实行周文王那样的仁政的,七年之内,必定能成为天下的统治者。”

解释:

这段古文通过伯夷和姜太公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归附周文王的故事,强调了周文王善于奉养老人的仁政。孟子借此说明,如果一个诸侯能够像周文王那样实行仁政,特别是善待老人,那么他就能赢得民心,最终成为天下的统治者。孟子在这里强调了仁政的重要性,认为仁政是赢得民心和统治天下的关键。同时,他也指出,实行仁政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七年之内就能见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