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惠王章句下·第八节
齐宣王问曰:“汤放桀,武王伐纣,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臣弑其君,可乎?”
曰:“贼仁者谓之贼,贼义者谓之残,残贼之人谓之一夫。闻诛一夫纣矣,未闻弑君也。”

注释:### 白话文翻译:

齐宣王问道:“商汤流放夏桀,周武王讨伐商纣,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说:“在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

齐宣王又问:“臣子杀死自己的君主,这是可以的吗?”

孟子回答说:“破坏仁德的人叫做‘贼’,破坏道义的人叫做‘残’。‘残贼’之人就是所谓的‘独夫’。我只听说过诛杀独夫纣王,没听说过臣子弑君。”

解释:

这段对话发生在齐宣王与孟子之间,主要讨论了历史上的两位暴君——夏桀和商纣——被推翻的事件。齐宣王对此表示疑问,认为臣子杀死君主是否合乎道义。

孟子在回答中,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政治哲学观点:君主如果失去了仁德和道义,就不再是合法的君主,而是“独夫”(即独裁者、暴君)。因此,推翻这样的暴君,并不是弑君,而是诛杀独夫,是正义的行为。

孟子通过这段对话,强调了仁政和道义的重要性,认为君主必须以仁德治国,否则就会失去其合法性,甚至可能被推翻。这种思想对后世的政治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