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下·第四节
孟子曰:“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南面而征北狄怨,东面而征西夷怨。曰:‘奚为后我?’武王之伐殷也,革车三百两,虎贲三千人。王曰:‘无畏!宁尔也,非敌百姓也。’若崩厥角稽首。征之为言正也,各欲正己也,焉用战?”

注释: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有人说:‘我善于布阵,我善于作战。’这是大罪过。国君如果喜好仁德,天下就没有敌手。他向南方征讨,北方的狄人就抱怨;他向东方征讨,西方的夷人就抱怨。他们说:‘为什么把我们放在后面?’周武王讨伐殷商时,只有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武王说:‘不要害怕!我是来安抚你们的,不是来与百姓为敌的。’百姓们像山崩一样叩头行礼。征讨的意思就是‘正’,每个人都想端正自己,哪里还用得着战争呢?”

解释:
这段文字中,孟子批评了那些以善于布阵和作战为荣的人,认为这是大罪过。他强调,如果国君真正喜好仁德,就能够天下无敌。孟子以周武王讨伐殷商为例,说明真正的征讨是为了安抚百姓,而不是与百姓为敌。他认为,征讨的本质是“正”,即每个人都想端正自己,因此不需要通过战争来实现这一目标。孟子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仁政的推崇和对战争的反对,认为通过仁德可以赢得民心,实现天下的和平与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