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下·第二十六节
孟子曰:“逃墨必归于杨,逃杨必归于儒。归,斯受之而已矣。今之与杨墨辩者,如追放豚,既入其苙,又从而招之。”

注释:翻译:
孟子说:“逃离墨子学说的人必定会归向杨朱的学说,逃离杨朱学说的人必定会归向儒家学说。既然归向儒家学说,接纳他们就是了。如今与杨朱、墨子辩论的人,就像追逐走失的猪一样,已经把它关进了猪圈,还要用绳子把它拴住。”

解释:
这段古文表达了孟子对当时思想流派的看法。孟子认为,墨子和杨朱的学说都有其局限性,人们如果从这些学说中脱离出来,最终会回归到儒家学说。他强调,对于那些已经归向儒家的人,应该接纳他们,而不需要再过分追究或束缚他们。孟子用“追放豚”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了与杨朱、墨子辩论的人的行为,就像追逐一只走失的猪,已经把它关进猪圈后,还要用绳子拴住,显得有些多余和不必要。这反映了孟子对思想包容和接纳的态度,认为人们的思想转变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不需要过分强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