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下·第三十三节
孟子曰:“尧舜,性者也;汤武,反之也。动容周旋中礼者,盛德之至也;哭死而哀,非为生者也;经德不回,非以干禄也;言语必信,非以正行也。君子行法,以俟命而已矣。”
注释:翻译:
孟子说:“尧、舜的仁德,是出自本性;汤王、武王的仁德,是(经过修身)回复到本性。动作容貌等一切方面都符合礼,这是美德的最高表现。为死者哭得悲哀,不是做给生者看的。遵循道德而不违背,不是用来求官做的。言语必求信实,不是用来修正自己的品行的。君子遵循天然的道理去做,以此等待命运的安排罢了。”
解释:
在这一节中,孟子通过对比尧舜与汤武的仁德来源,阐述了道德行为的内在性和外在表现。尧舜的仁德是出于本性,而汤武则通过修身回复到本性,这说明了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孟子进一步强调了真正的美德是内在的、自发的,而不是为了外在的目的或利益。例如,为死者哭得悲哀是出于内心的哀痛,而不是为了展示给生者看。遵循道德而不违背,是出于对道德的尊重,而不是为了求官或获取其他利益。言语必求信实,是出于对真实的追求,而不是为了修正自己的品行。最后,孟子提出君子应该遵循天然的道理去做,以此等待命运的安排,这体现了儒家对于天命和道德实践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