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上·第四十五节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注释: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爱护它们,但不对它们施行仁德;对于百姓,施行仁德,但不对他们表示亲爱。君子亲爱自己的亲人,进而对百姓施行仁德;对百姓施行仁德,进而爱护万物。”
解释:
这段古文主要阐述了君子在处理与万物、百姓以及亲人之间的关系时所应持有的态度和原则。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君子对自然界中的万物持爱护的态度,但这种爱护并不等同于对人的仁德。这里强调的是君子对自然界的尊重和保护,但不会像对待人一样对万物施以仁德。
“于民也,仁之而弗亲”:君子对百姓施行仁德,但这种仁德并不等同于对亲人的亲爱。这里强调的是君子对百姓的关怀和照顾,但不会像对待亲人一样对百姓表示亲爱。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君子首先亲爱自己的亲人,然后推己及人,对百姓施行仁德;在对百姓施行仁德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到爱护万物。这里强调的是君子由近及远、由亲及疏的伦理层次,体现了儒家“推己及人”的思想。
总结来说,这段古文通过君子对万物、百姓和亲人的不同态度,阐述了儒家伦理观念中的层次性和推己及人的原则,强调了君子在处理各种关系时应持有的适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