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章句上·第三十节
孟子曰:“尧舜,性之也;汤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久假而不归,恶知其非有也。”
注释:白话文翻译:
孟子说:“尧和舜的仁德,是出于他们的本性;商汤和周武王的仁德,是经过自身修养而获得的;五霸的仁德,则是假借而来的。如果长久地假借而不归还,又怎么知道他们不是真的拥有仁德呢?”
解释:
这段话是孟子对仁德的不同来源和表现形式的讨论。孟子认为,尧和舜的仁德是天生就具备的,是他们的本性使然;商汤和周武王的仁德则是通过后天的努力和修养获得的;而五霸(指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的仁德则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假借的,并非真正的仁德。
孟子进一步指出,如果一个人长期假借仁德而不真正拥有它,久而久之,人们可能会误以为他真的拥有仁德。这句话暗示了仁德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内在的真实性,而不是外在的假象。孟子通过这段文字强调了仁德的本质和重要性,提醒人们要追求真正的仁德,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模仿或假借。